编辑:发表时间:2021-09-17 16:21:04
【药材来源】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。春末至秋初捕捉,除去泥沙,置沸水或沸盐水中,煮至全身僵硬,捞出,置通风处,阴干。
【古代炮制方法】宋代的炮制方法较多,如去足、去尾、酒制、酥酒炒(《总录》),微炒、炙制、制炭、醋制(《圣惠方》),切制(《局方》),米炒制、糯米炒黄(《博济方》),火炮(《旅舍》),焙制(《药证》),姜制、药汁制(《朱氏》)等法。明代增加了盐制(《普济方》)法。清代又增加了土炒法。此时,其炮制方法有20余种。
【现代炮制方法】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或漂去盐质,干燥。
【饮片性状】全蝎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,后腹部呈尾状,皱缩弯曲,完整者体长约6cm,头胸部呈绿褐色,前面有1对短小的螫肢及1对较长的钳状脚须,形似蟹螯,背面覆有梯形背甲,腹面有足4对,均为7节组成,背甲上有5条脊线,背面绿褐色,末节有锐钩状毒刺,毒刺下方无距,气微腥,味咸。
【质量标准】全蝎醇浸出物不得少于20.0%。
【炮制目的】全蝎味辛、性平,有毒。归肝经。具有息风镇痉,攻毒散结,通络止痛的功能。
生全蝎辛平入肝,息风止痉力较强,用于惊风抽搐,其性走窜,又能祛风通络止痛,以毒攻毒,还能解毒散结,入丸、散宜炒焙干研细粉。制后可缓其毒性。
【应用选择】
生用
(1)口眼斜:常与白僵蚕、白附子同用,具有祛风化痰止痉的作用。用于风痰阻络、经脉不利所致中风口喁或面部肌肉抽动等,如牵正散(《杨氏家藏方》)。
(2)破伤风:常与炙蜈蚣、钩藤、朱砂、僵蚕等同用,可治破伤风,手足抽搐,角弓反张,如撮风散(《准绳》)。
(3)癫痫:常与蜈蚣、石菖蒲、天麻、天竺黄、远志等同用,增强息风止痉的作用,可治痫症。
【现代研究】全蝎含蝎毒(一种类似蛇神经毒的蛋白质),并含三甲胺、甜菜碱、牛黄酸、软脂酸、硬脂酸、胆甾醇、卵磷脂及铵盐等。小鼠口服全蝎,对五甲烯四氮唑、士的宁及烟碱引起的惊厥均有对抗作用。灌胃、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全蝎浸剂及煎剂均有显著持久的降压作用;对清醒动物有明显镇静作用。蝎毒主要危害是使呼吸麻痹。
全蝎有去刺用、纯用尾的习惯,认为刺毒性大,尾作用强。据化学分析,刺、尾和蝎体都含有毒性成分(毒性蛋白质)等,经药理实验效果基本相同。因此,全蝎以整体入药为宜,不需去刺或单独用尾。
选用生全蝎,于2%的氯化钠溶液中分别煮沸5、30、90分钟,低温干燥后测其氨基酸含量,并与生品及市售品进行对比,结果:全蝎中氨基酸含量与煎煮时间密切相关,总氨基酸含量为煎煮5分钟>生品>煎煮90分钟>煎煮30分钟>市售品。认为全蝎炮制工艺应以短时间煎煮为宜,最佳工艺为将生品于10倍量的2%氯化钠水溶液中煮沸5分钟。采用发射光谱法测定未断食全蝎和断食3天全蝎,其盐炙后的宏量元素Ca、Mg及微量元素Fe、Cu、Zn、Mn、Pb等7种元素的含量,发现断食炮制品可明显提高全蝎药材中有益微量元素Zn、Mn的含量,认为全蝎炮制前断食处理具有一定的意义。
【附】
1、近代炮制方法还有酒制、薄荷水浸、葱浸、甘草、生姜浸等。
2、文献摘录“凡使全蝎,捕得以慢火逼之,或烈日中晒至蝎渴时,食以青泥即饱,以火逼杀之,故其色多赤,欲其体重而售之也,用者当去其土”(《指南》)“有用全者,有用尾者,尾力尤劲,盖蝎味在尾居多”(《钩元》)。
【总结】全蝎古代的炮制方法很多,从宋代开始有加辅料制和不加辅料制。自宋代以后,出现了清炒、焙制、火炮、制炭等方法,根据不同临床需要还采用酒制、醋利、约汁制、姜汁制法。明、清时代亦创造了新的方法,如盐水炙、土炒全蝎等。至于古代对全蝎的许多炮制方法,目前却很少使用。全蝎具有祛风止痉,通络解毒等作用,因此,如何将古代全蝎的各种炮制方法,结合临床进行研究是必要的。
自古以来,人们认识到全蝎有毒,故需炮制,如宋(《药证》)、明(《入门》)、清(《握灵》)均有“去毒,炒”的记载。现代研究认为全蝎中含有蝎毒,是一种类似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,能使呼吸麻痹,而经炮制后,能使毒蛋白凝固变性,从而达到降低毒性之目的。1990年版和1995年版《中国药典》只收载净制一种炮制方法。
Copyright 2015-2021 版权所有 www.souyaoca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