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:发表时间:2021-09-17 16:22:00
【药材来源】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.et Zucc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干燥。
【古代炮制方法】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酒拌蒸后去核(《雷公》)的炮制方法。宋代炮制方法甚多,有火炮(《博济方》),酒浸(《苏沈》),炒黄(《证类>;),粟米炒、巴豆麦麸制(《总录二》)。微炒(《普本》),童便浸、面炒、面裹煨、巴豆制(《总微》),茴香炒、陈皮炒、黑牵牛炒(《朱氏》)、醋煮(《百问》)等法。元代除沿用炒法和巴豆制而外,又有盐炒、酥制(《瑞竹》),酒煮(《宝鉴》)、牡蛎炒(《丹溪》)等炮制方法。明代炮制的方法较多,有盐茴香炒、巴豆麦麸制、斑蝥麦麸制、巴豆斑蝥海金沙制、僵蚕炒、酥炙、麸炒(《普济方》),斑蝥制(《准绳》),酒蒸(《保元》)等炮制方法。清代则沿用酒蒸、酒煮、煨制、麸炒、巴豆制的方法外,又增加了火煅(《大成》)、盐煮(《钩元》)、火烧存性(《全生集》)、盐水泡(《金鉴》)、酒炒(《害利》)等炮制方法。
【现代炮制方法】
1、川楝子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。用时捣碎。
2、炒川楝子:取净川楝子,切厚片或砸成小块,置炒制容器内,用中火加热,炒至表面焦黄色,取出放凉,筛去碎屑。
3、盐川楝子:取净川楝子片或碎块,用盐水拌匀,闷润至盐水被吸尽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深黄色,取出放凉,筛去碎屑。川楝子片或块每100千克用食盐2千克。
【饮片性状】川楝子呈类球形,直径2~3.2厘米,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,微有光泽,具深棕色小点,顶端有花柱残痕,基部凹陷;外果皮革质,果肉松软,淡黄色,遇水湿润有黏性;果核球形或卵圆形,质坚硬;气特异,味酸苦。炒川楝子为厚片或不规则碎块,表面焦黄色,质泡,有焦气,味苦涩。盐川楝子,表面深黄色,味咸苦。
【质量标准】川楝子水分不得过12.0%,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2.0%。含川楝素应为0.060%~0.20%。炒川楝子水分不得过10.0%,总灰分不得过4.0%,含川楝素应为0.040%~0.20%。
【炮制目的】川楝子味苦,性寒;有小毒。归肝经、小肠经、膀胱经。具有疏肝行气止痛,杀虫,疗癣的功能。
生品有毒,且能滑肠,长于杀虫,疗癣,亦能泻火止痛,多用于虫积腹痛,头癣。川楝子炒后可缓和苦寒之性,降低毒性,并减轻滑肠之弊,以疏肝理气力胜,常用于胁肋胀痛及胃脘疼痛。盐制川楝子能引药下行,作用专于下焦,长于疗疝止痛,常用于疝气疼痛。
【应用选择】
1、生朋
(1)虫积腹痛:常与使君子、甘草(猪胆子浸)、芜荑同用,能杀虫消疳,用于肠蛔虫病,脘腹疼痛,如使君子散(《准绳》)。亦可与使君子、槟榔、乌梅、川椒等配用,能驱蛔杀虫,疏肝止痛,用于蛔厥(胆道蛔虫病),证见腹痛拒按,痛极时面色青白,呕吐蛔虫,四肢厥冷,如驱蛔定痛汤(《临床方剂手册》)。
(2)头癣:以本品焙干为末,用猪油或麻油调成油膏,并将患处头发剪去,用清水洗净疮痂,然后用5%~10%明矾水洗擦干,再涂油膏,可治头癣瘙痒(《中药大辞典》)。
2、制用
(1)炒川楝子
①胁肋疼痛:常与柴胡、郁金、香附等同用,能疏肝解郁,理气止痛,用于肝气郁结的胁肋疼痛,对肝郁化热者尤为适宜。
②胃脘疼痛:若为肝脾不和的热性胃痛,可与延胡索同用,有疏肝泻热,理气止痛之效。
若脾胃气滞,脘腹胀痛,可与木香、甘松、青皮等同用;兼寒象者再加吴茱萸、高良姜。
(2)盐川楝子疝气疼痛常与小茴香、吴茱萸、广木香等同用,治寒疝少腹疼痛,睾丸偏坠,具有理气散结,散寒止痛的功效。气滞较甚,胀痛明显者,可加青皮、橘核之类。
【现代研究】
川楝子切片时,传统方法常用水泡洗后,浸润20~30小时,果皮已稀烂,果核仍坚硬。若置密闭式蒸锅内,加温至120~150℃蒸10~15分钟,则蒸气透过果皮浸入果核,达到果皮软而不稀,果核硬而不坚,易于切片。《中国药典》2000年版收载了其炮制品。通过正交法,以川楝子总萜含量为指标,对炒川楝子工艺进行优选,得到大粒度的川楝子在200℃炒制。5分钟,效果最佳。可用RP-HPLC法测定川楝子药材中川楝素的含量,测得12个不同产地的川楝子中,川楝素的含量范围在0.020%~0.114%之间。
【附】
1、近代的炮制方法还有醋制、麸炒、酒制等,
2、文献摘录“先以酒浸润,俟上皮核剥去虚皮,焙干以面炒,入木臼内,杵为粗末,罗过去核,方入药用”(《局方》)。“有与巴豆同炒,去巴豆以治疝者”(《正义》)。
【总结】川楝子古代的炮制方法和内容相当丰富,既有操作方法的记述,也有炮制标准的要求,如炒法,就有炒微黄、炒令黄、微炒、炒令黑、炒焦等不同要求。到了清代则对炮制作用有较多的论述,如“清火生用,治疝煨用,气痛酒蒸用”(《得配》)。在众多的炮制方法中,除炒法应用较普遍外,其特点是广泛地应用辅料炮制。辅料制法中,有用单一辅料的,也有用复合辅料的,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药制的内容。其中炒法、盐制、醋制、酒制等法沿用至今,尤其以炒法和盐制为目前常用方法。
由于川楝子驱虫效果远不如川楝皮,现在临床上已少有用川楝子作为专门驱虫药,多用于疏肝解郁,理气止痛,故为肝郁气滞,胁肋和胃脘疼痛及疝痛的常用药。因此,目前炒川楝子和盐川楝子应用较广,尤以炒川楝子常用。但临床应用时要灵活掌握,当患者肝气郁滞,肝胆火盛,胁肋或脘腹胀痛,自觉痛处有热,特别是兼有便秘现象时,则宜用生川楝子,不但能理气止痛,而且疏泄肝热的作用比炒川楝子强,兼有滑肠通便作用。若疝痛病人有大便溏泄的情况时,也可用炒川楝子,同样能理气止痛,这与古方常用炒川楝子、巴豆制川楝子、酒川楝子治寒疝疼痛的道理是一致的。
Copyright 2015-2021 版权所有 www.souyaoca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