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中药资讯 > 中药泡制 » 蛤蚧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

蛤蚧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

编辑:发表时间:2021-09-17 16:22:20

药材来源】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.除去内脏的干燥体。全年均可捕捉,除去内脏,拭净,用竹片撑开,使全体扁平顺直,低温干燥。

古代炮制方法】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酒浸焙法,并提出了其毒在眼、其效在尾之说(《雷公》)。宋代有酥制、醋制(《圣惠方》),蜜炙、酒浸酥制、酒蜜涂炙(《总录》),煅存性(《洪氏》),炙制(《博济》)等方法。明代增加了青盐酒炙、酒浸炒(《普济方》)的方法。清代有酒洗(《本草汇》)、酒浸(《串雅外》)等炮制方法。此时,其炮制方法有十余种。

现代炮制方法

1、蛤蚧:取原药材,除去竹片,洗净,除去头、足及鳞片,切成小块。

2、酥蛤蚧:取蛤蚧,涂以麻油,用无烟火烤至稍黄质脆,除去头、足及鳞片,切成小块。

3、酒蛤蚧:取蛤蚧块,用黄酒拌匀,闷润,待酒被吸尽后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炒干或烘干。蛤蚧每100千克用黄酒20千克。

饮片性状】蛤蚧为不规则的片状小块,表面灰黑色或银灰白色,有黄白色或灰棕色斑纹;质韧,脊椎骨及肋骨突起清晰;稍具腥气,味微咸。酥蛤蚧色稍黄,质较脆。酒蛤蚧稍有酒气,味微咸。

炮制目的】蛤蚧味咸,性平。归肺经、肾经。具有补肺益肾,纳气定喘,助阳益精的功能。

蛤蚧生品和酥炙品功能相同,酥后易粉碎,减少腥气。以补肺益精,纳气定喘为见长,用于肺虚咳嗽或肾虚作喘等。酒炙蛤蚧质酥易碎,有酒香气,便于服用。增强补肾壮阳作用,用于肾阳不足,精血亏损的阳痿。

应用选择

1、生用

(1)虚劳咳喘:常与人参、胡桃、百部、紫菀、五味子、川贝母等同用,用于肺肾不足,咳嗽虚喘,气短乏力,或虚劳咳嗽,痰中带血等症,如人参蛤蚧散(《宝鉴》)。

(2)产后气喘:常与人参、熟地、麦冬、肉桂、苏子、半夏等同用,具有补气救脱,降逆平喘的作用。用于产后气喘,气血将脱等症,如蛤蚧救喘丹(《辨证录》)。蛤蚧为平喘要药,临床上常用于支气管哮喘、心源性喘息、肺气肿、肺结核等喘咳痰血属肺肾两虚者。

(3)咳嗽气喘:常与钟乳石、款冬花、肉桂、白矾、甘草等同用,增强温肺化痰、止咳定喘的作用。用于元气虚寒,上气咳嗽,年久不愈等。

2、制用可单用浸酒服,或配伍人参、鹿茸、淫羊藿等同用,具有助肾壮阳,益精血的功效,用于肾阳不足,精血亏虚的阳痿。

现代研究】蛤蚧含蛋白质、脂肪、丰富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,还有一定的胆固醇、硫酸钙等。炮制后对其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均有一定的影响。

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,蛤蚧各部分及药典法、江西法两种制品均未检出胱氨酸,眼部各类氨基酸加和量与其他部位(头、身、尾、爪)比较含量最低。仅组氨酸、色氨酸含量眼部高于其他各部位均值2倍多。谷氨酸也高于均值。其他13种氨基酸眼部含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各部位均值。体、尾部氨基酸含量较高。各类氨基酸加和量高出眼部近1倍。头部氨基酸加和量低于体尾部,排第3位,除精氨酸、甘氨酸、酪氨酸加量略高于各部位均值外,其余低于均值。爪部各类氨基酸加和量略高于眼部,排第4位,所含各类氨基酸均低于各部位 均值。

药典法和江西法两种制品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,江西法制品所含各类氨基酸加和量为495.74毫克/克,药典法制品为241.21毫克/克,江西法比药典法高出1倍多,另江西法制品又便于粉碎和制剂。

据报道,蛤蚧含有丰富的Zn、Fe、Mg、Ca等元素均与中医“肾”的关系密切。测定表明,蛤蚧尾Zn、Fe含量最高。蛤蚧身Mg含量高,头部Ca含量高,它们远远高出蛤蚧各部位所含该元素的均值。另有报道,蛤蚧尾部Zn与Fe含量均高于蛤蚧体,特别是Zn含量高42倍多。蛤蚧尾与蛤蚧体中总氨基酸含量比较相近,其中缬氨酸、甘氨酸、谷氨酸等稍低,表明蛤蚧药效集中于尾部。

药理实验结果表明,蛤蚧头、足、身、尾各混悬液口服后,能明显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,能明显提高脾重,并能提高小鼠对静脉给药后碳粒廓清指数,提示其可能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作用。可以明显提高睾丸重量。验证了蛤蚧具有性激素样作用。这与中医用蛤蚧治疗阳痿(性功能低下)的论述是完全相吻合的。还能降低醋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渗出和水肿等作用,并能对抗二甲苯所致鼠耳肿胀。说明其具有抑制炎症前期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。

综上所述,蛤蚧头足与身尾的化学成分是一致的,蛤蚧头足有明显的药理作用,且无任何毒副作用。为更大程度地提高蛤蚧这种贵重药材的利用率,扩大用药部位,可将蛤蚧头、足作为药用部位用于临床,这不但缓解药源不足,还可提高药效,在临床上有推广应用的价值。

1、近代炮制方法还有酒洗、酒焙、酒酥制、酒煮、蜜炙、砂炒等。

2、文献摘录“凡修事,服之,去甲上、尾上并腹上肉毛,毒在眼,如斯修事了,用酒浸,才干,用纸两重,于火上缓隔焙纸焙炙,待两重纸干焦透后,去纸,取蛤蚧于瓷器中盛,于东舍角畔悬一宿,取用,力可十倍。勿伤尾,效在尾也”(《雷公》)。“其毒在头、足,其力在尾,如虫蛀其尾者,不足用”(《玉楸》)。

总结】蛤蚧从南北朝刘宋时代开始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方法炮制。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油酥炙、酒炙法使质地酥脆,便于粉碎和制剂。蛤蚧的研究较多,通过化学成分和药理实验,筛选了对其合理的炮制工艺,如滑石粉烫法,既可除去腥臭味,又便于粉碎和制剂。《雷公》日:“毒在眼……勿伤尾”。“其药力在尾,尾不全而不效,去头足(因毒在眼,须去头)”(《求真》)。《中国药典》2010年版载:“去头、足、鳞片”才能用于临床。

经研究初步证实,蛤蚧头、足可考虑代替蛤蚧身尾用,还有待于临床上进一步验证。

蛤蚧的古代炮制方法还有如下作用,煅法是将蛤蚧制成炭药,专用止咳嗽,止咯血;酒浸焙、酒浸酥炙借酒行药势,增强补肾阳的作用;醋炙借醋的敛气之功增补肺的作用;蜜炙增强补肺气的作用;酒和蜜共炙即增强补肾的作用;青盐酒共炙则能引药入下焦,使其补肾作用更强。滑石粉烫,砂烫法炮制是后人创造的方法,建议推广应用。


热门文章
查看更多

Copyright 2015-2021 版权所有 www.souyaoca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