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:发表时间:2021-09-17 16:22:36
【药材来源】白矾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Alumen经加工提炼制成。主含含水硫酸铝钾。白矾又名明矾。
【古代炮制方法】汉以前有“烧”(《病方》)、“炼”(《本经》)的制法。南北朝有蜂窠制:凡使,须以瓷瓶盛,于火中煅令内外通赤,用钳揭起盖,旋安石蜂窠于赤瓶子中烧,蜂窠尽为度。将钳夹出放冷,敲碎,人钵中研如粉后,于屋下掘一坑,可深五寸,却以纸裹,留坑中一宿,取出再研,每修事十两,用石蜂窠六两,烧尽为度(《雷公》)。还有药汁制:煅白矾于瓶内,用五方草、紫背天葵二味自然汁各一镒,旋旋添白矾于中,下火逼令药汁干,用盖子并瓶口更以泥泥上下,用火一百斤煅,从巳至未,去火,取白矾瓶出,放冷,敲破取白矾。若经大火一煅,色如银,自然伏火,铢累不失,捣细研如轻粉,方用之(《雷公》)。唐代有煅法、飞法,如“煅过”(《颅囟经》)、“飞过”(《理伤》)。宋代仍有炼制:铫子内炼过,煎却矾汁,泣干为度(《博济》);还有巴豆制:“一两入巴豆二十一粒,捶碎去壳,同煅枯矾,去巴豆”(《朱氏》)。元、明仍以煅炼法为主,还有药制法,如:“同硫黄同炒”(《世医》)、“姜汁浸,晒干”(《丹溪》)、“铫内飞烊,与陈皮同炒香”(《奇效》)、“二钱,即用五倍子一钱,入矾于内煅枯者”(《景岳》)。清代尚有麸制法:麸炒黑(《玉尺》)。
【现代炮制方法】
1、白矾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捣碎或研碎。
2、枯矾:取净白矾,敲成小块,置煅锅内,用武火加热至熔化,继续煅至膨胀松泡呈白色蜂窝状固体,完全干燥,停火,放凉后取出,研成细粉。
煅制白矾时应一次性煅透,中途不得停火,不要搅拌。经搅拌后表面温度下降,结晶水不易除去,内热不断积蓄,传热性能降低,局部温度过高,而使白矾呈焦黄色。制枯矾时常出现煅制不透的现象,主要原因是用圆底锅,放矾过多,受热后底层白矾先熔化,结晶水先行蒸发形成海绵状质地疏松的枯矾,具有较强的隔热能力,一旦形成这种状态,上部液态白矾很难获得较高温度,结晶水不能及时蒸发,以致形成凉后的“僵块”。煅制容器应用耐火瓷器,不宜用铁锅,因为在高温煅制情况下,白矾这一强酸弱碱形成的盐显微酸性,加热时生成FeSO4,进一步氧化成Fe2(SO4)3,它能与Al(OH)3生成Fe(OH)3,再氧化成红色的Fe2O3,故枯矾接触铁锅处附着红褐色锅垢,因此,产品铁盐含量也会超出检查限度。
【饮片性状】白矾为不规则的块状或粒状,表面常附着白色粉末。无色、乳白色或淡黄白色,透明或半透明,质重而脆(硬度2~2.5),密度1.757克/厘米,气微,味微甜而极涩。枯矾呈不透明、白色、蜂窝状或海绵状固体块状物或细粉,质轻,疏松,手捻易碎。味淡,有颗粒感。
【质量标准】白矾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,白矾含含水硫酸铝钾不得少于99.0%。
【炮制目的】白矾性味酸、涩,寒。归肺经、脾经、肝经、大肠经。具有消痰、燥湿、止痒、止泻、止血、解毒、杀虫功效。
生白矾擅长解毒,杀虫,消痰、燥湿、止痒,用于湿疹,疥癣,癫痫,中风,喉痹;外用可解毒,止痒,用于胬肉,痔疮,脱肛。枯矾酸寒之性降低,涌吐作用减弱,增强了收涩敛疮,生肌,止血,化腐作用,用于湿疹湿疮,聤耳流脓,阴痒带下,久泻,便血,崩漏,鼻衄,齿衄,鼻息肉。
【应用选择】
1、生用
(1)癫狂患者:常与郁金同用,能豁痰安神,可用于痰阻心窍而致的癫痫发狂,烦躁不安,神志不清者,如白金丸(《全生集》)。
(2)中风:常与猪牙皂荚为末,温水调服,能涌吐痰涎,以开闭塞,可用于中风痰涎壅盛,气闭不通,如稀涎散(《传家秘宝》);配伍巴豆、皂角,共煮干,研末,吹鼻,可治中风不语,牙关紧急,痰厥昏晕,如稀涎散(《赤水玄珠》)。
(3)喉痹痰壅:常与胆矾研末吹喉,以消痰去壅,如吹喉散(《普济方》)。
(4)疮痈恶毒或蛇犬咬伤:常与黄蜡为丸服,能解毒护心,使毒不内犯,如蜡矾丸(《集解》)。配伍雄黄可治一切痈肿恶疮,或毒虫、蛇、犬咬伤,如雄矾丸(《集解》)。
(5)疔肿恶疮:常与黄丹研末和匀,以针刺患处见血,待血尽上药,以膏药盖之,能解毒消疮,如二仙散(《宝鉴》)。
(6)湿热黄疸:单用白矾研末内服,有去湿热、退黄之效,可治湿热黄疸。
(7)痔疮、脱肛、子宫脱垂:用本品制成is%或18%的注射液,注入痔核,治疗各期内痔及混合痔合并黏膜脱垂者。亦可用10%注射液,注射于肛门周围,治疗脱肛;制成10%的甘油注射液注射于子宫双侧韧带处,每侧5ml,治疗子宫脱垂;亦可用本品溶于水中,外洗或外擦,亦有一定效果。
2、制用(煅制品)
(1)久泻不止:常与诃子同为散,米汤饮下,能涩肠止泻,如诃黎勒散(《圣惠方》)。
(2)鹅口疮:常与朱砂共研极细末,敷舌上,如白矾散(《圣惠方》)。
(3)聤耳流脓:常与冰片、五倍子共研吹耳内。
(4)烂弦风眼:常与铜青研末,泡汤澄清,点洗。
(5)疥疮:常与硫黄、黄连、雄黄、蛇床子共研细,以猪油调敷患处。
(6)黄水疮:常与松香、黄丹共研极细,麻油调敷患处。
(7)各种出血证:常与五倍子、血余炭等同用,能收涩止血,可用于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。研末外用,可治外伤出血。
【现代研究】白矾煅制时50℃开始失重,120℃出现大量吸热过程,大量结晶水失去,大约260℃脱水基本完成,300℃开始分解,但300~600℃之间分解缓慢,至750℃无水硫酸铝钾脱硫过程大量发生,产生硫酸钾、三氧化二铝及三氧化硫。810℃以后持续熔融,成品水溶性差,出现混浊并有沉淀,故煅制温度应控制在180~260℃之间。
有人对不同条件下明矾煅烧品的煅烧失重率、溶解性和铝离子作了测定比较。结果表明,明矾在200℃左右时,已失去大部分结晶水,在600℃以上时,则有部分硫酸铝钾分解成三氧化二铝而放出二氧化硫。明矾在木炭中煅烧,约需4分钟煅透,有7.07%的硫酸铝钾分解,故推测此温度约800℃以上。从白矾、白矾炮制中药及其水煎剂中铝含量的测定结果看出,白矾和白矾炮制后的中药中都含有铝,且白矾中铝的含量最高,白矾、白矾炮制中药中的铝对动物血、脑中铝含量的影响基本无差异。
白矾和枯矾的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:二者中都含白矾和枯矾,只是两种组分的含量比例不同。实验结果表明,白矾用于疡面,在不同pH值渗出液中铝的络合情况与枯矾相比大有不同,以酸性渗出液疡面为例,溶出K2O与Al2O3量(重量百分比)应相近,但白矾中的Al2O3仅测出相应溶出量的62.5%,其余的铝已与渗出液中的钠盐等络合,枯矾则无此现象。在中性渗出液中,白矾溶出物中铝的络合更强,碱性渗出液中尤其如此,枯矾则无这种现象,疡面中性渗出液中铝的络合物稍增,碱性渗出液中也有增大,但不如白矾强烈。这种络合作用是否是白矾收敛作用的物质基础,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抑菌作用研究表明,180~260℃煅制的枯矾对变形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痢疾杆菌、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与生品之间没有差异,300℃煅制品与生品之间有差异,500~900℃煅制品与生品之间均有显著差异,比生品抑菌明显降低。180~260℃之间煅制的枯矾对家兔眼结膜的刺激作用小。用枯矾药液(浓度为0.5克/毫升)对50株绿脓杆菌做了药敏试验,结果49株的抑菌圈直径在20毫米以上(占98%),只有1株为19毫米。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为23毫米,表明绿脓杆菌对此种浓度的枯矾药液具有高敏感性。打洞法与试管法结果一致,因此,打洞法的抑菌圈大小可作为药物稀释幅度的参考。枯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、大肠杆菌、霉菌等都具有高度敏感。因此临床上用于治疗外科创伤化脓性溃疡久未愈合的伤口,枯矾为比较理想的一种外用中药。
远红外线炮制枯矾,质量较好,节时省力,费用低廉,为明煅法的1/2。水分子在远红外区,有很强的吸收峰,能有效地吸收远红外线,改变分子振动能级,产生共振现象,晶体硫酸盐分子的振动光谱,波动范围在2.78~10.4微米,与碳化硅管辐射元件表面温度200~300℃时所发出的远红外线波长相似,可更有效地吸收远红外线。认为220℃±2℃时炮制2小时者最佳,各项符合《中国药典》和传统指标规定。
【附】文献摘录:“化痰生用。”(《入门》)“生用解毒,煅用生肌。”(《大法》)“烧枯用之,能止牙缝出血。”(《本革正》)“喉痛乳蛾,用矾三钱,铫内溶化,人巴豆劈开三粒,煎干,去豆,研矾用之,入喉立愈。”(《握灵》)
【总结】白矾始载《神农本草经》,自汉代起即已应用。本品内服过量能刺激胃黏膜而引起反射性呕吐痰涎。至肠不吸收,适量制止肠黏膜分泌而起止泻作用。外用稀溶液能起消炎收敛防腐作用,浓溶液侵蚀肌肉引起溃烂。煅成枯矾后,内服后可与黏膜蛋白络合,形成保护膜,覆盖于溃疡面上,保护黏膜不再受腐蚀,并有利于黏膜再生,还可抑制黏膜分泌和吸附肠异物。煅后酸涩味消除,因此消除了引吐作用,增强了止血泻下作用。外用能与蛋白质化合成难溶于水的蛋白质而沉淀,减少疮面渗出物而起生肌保护作用。白矾在水中呈凝胶状态,本身带有电荷,具有吸附作用,而对某些物质起到解毒、防腐作用,白矾、枯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,是治疗外科疮伤化脓性溃疡日久不愈的良好药物。
白矾具有克伐之性,体虚胃弱者不宜用。亦不宜过量,量大易致呕吐。
白矾的炮制方法以“炼”、“烧”、“煅”法为主,为了得到极细粉而采用“水飞法”。但亦有加用辅料的炮制方法,它是应临床需要而产生的。如用蜂窠制,矾石除痼热在骨髓,古方用治牙齿肿痛出血,蜂窠亦治齿疼,二味合制,相得益彰。与巴豆同制,借巴豆辛烈攻冲之力,佐其开通闭塞,以治喉痹。与生姜同制,生姜开痰,以增其消痰涎的药效。然而辅料制法现代已失传,是否具有科学价值,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Copyright 2015-2021 版权所有 www.souyaoca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