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七,又称田七,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“金不换”。植株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,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,故名三七。其茎、叶、花均可入药。而通常大家所熟知的三七药材则指三七的主根,习惯称“剪口”,侧根称“筋条”。中医认为,三七归肝、胃经,具有散瘀止血、消肿定痛
石菖蒲性温,味辛、苦,归心、胃经,有化湿开胃、开窍豁痰、醒神益智的功能,用于脘痞不饥、噤口下痢、神昏癫痫、健忘耳聋等病症。水菖蒲性温,味辛、苦,归心、肝、胃经,具有化痰开窍、除湿健胃、杀虫止痒的功效,主要用于治疗痰端午时节,民间习用菖蒲作剑,用艾叶作虎,并扎悬于门首,用以辟邪。民谚云:“五月五日午,
牛蒡又名大力子、狗宝、黑萝卜、白肌人参等,为菊科两年生的草本植物,为药食两用食物,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产品,有“蔬菜之王”的美称。牛蒡花、牛蒡叶也可入药。其性味甘、凉,入肺、胃经,有疏散风热,清利咽喉之功,适用于感冒咽痛、咽喉不利等。中医认为牛蒡子性味辛、苦、寒,入肺、胃经,有疏散风热、清利咽喉
菖蒲,又名石菖蒲、野韭菜、香草等,菖蒲,首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。菖蒲其性温,味辛、苦,气芳香,归心、脾、胃经,具有醒神益智、通窍除痰、辟秽化浊、解毒驱邪的功效。其芳香清芬之气,能舒畅气机,使清阳上升,九窍通灵。常服本品,能舒心气、畅心肾、怡心情、益心志,令人耳目聪明,可防止因劳心过度而导致的
清代康熙三十四年,医家张璐所著《本经逢源》是最早提及上党人参的,书中指出:“产山西太行者,名上党人参,虽无甘温峻补之功,却有甘平清肺之力,亦不似沙参之性寒专泄肺气也。”这里所说的“上党人参”就是党参,是中医常用的传统补益药,但其入药被人们使用的时间并不长,当时并无正式学名,所以用“名上党人参”代替。
很多人都不知道,石榴皮对于筋骨感受风邪的人来说可是一味良药,还有止痢之功。比如《药性论》中记载它:“治筋骨风,腰脚不遂,步行挛急疼痛。主涩肠,止赤白下痢。”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蛔虫病,这种虫比较畏惧石榴皮,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已经有记载:“主蛔虫。煎服。”经常拉肚子的人可以试试砂糖炒石榴皮,这个方法在《
中药药性指中药临床应用过程中与治疗作用相关的性能。由于中药大都来源天然,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“多种性”,不同剂量、不同配伍时,以及炮制前后,中药的临床作用是不同的,也就是说中药具有“多效性”,同时各医学流派对药性的见解也不尽相同,所以正确认识和运用药性至关重要。现就中药的一药“多味”与一药“二性”或
槐皮有祛风除湿,消肿止痛的功效。槐皮可治风邪外中、热病口疮、牙疳、喉痹、肠风下血等。槐根和槐皮、槐枝、槐叶都有散瘀消肿功能,更有杀虫,治痔疮、喉痹、蛔虫病功效。《千金方》记载:“槐枝治九种心痛,新生槐枝一握,去两头。细切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顿服。”槐角,中医也称槐实,有凉血止血、清肝明目、降压的功
组织药方既有一定的原则性,又要有随证加减变化的灵活性,所谓“病有千变,方亦有千变”,但方剂的组成,又是极为严密的。同一方剂,如果有一味药的加减或者剂量有所变更,整个方剂的作用也就不同。如清热的黄连,配半夏则止呕,合木香则止痢,伍吴莱萸则治吞酸。又如黄芩,配猪胆汁能泻肝火,配桑皮能泻肺火,合白术则安胎
配伍制剂以后,药物相互之间到底起了什么变化?这种变化对疗效的发挥又有什么影响?这都是关于中药配伍机制的根本性问题。对于这个问题,国内外都曾加以探索,只是目前尚未臻明朗的境界。下面分三方面来谈。1.数种药物在配伍共剂的过程中,很可能会产生“质”的变化--主要指化学变化而言。由于中医传统的剂型以汤为主,
Copyright 2015-2021 版权所有 www.souyaoca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