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中药资讯 > 中药养生 » 中医养生保健的小常识小方法

中医养生保健的小常识小方法

编辑:发表时间:2021-10-20 23:13:27

从古至今,中国人都是非常讲究养生的,各种养生知识方法有很多,中医养生的保健效果非常好,对身体的副作用也很少,中医养生在我国的地位历来都很高,中医养生中的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,养生方法科学得当,保养身体效果好。其中,中药养生保健大家都熟悉,尤其是药膳养生,大家都很常见,下面,搜中药网小编告诉你一些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的小常识知识,一起来看看吧。

中医为什么能治病?

相对西医来说,中医离我们的生活最近,也最为密切!

很多人都知道,风寒感冒,熬点“生姜红糖汤”喝上一喝,盖上厚被子捂捂汗,出一身汗、睡一觉后则神清气爽,感冒症状减轻,甚至不治而愈。——其实很多生活食材也是常用的中药,比如生姜、红糖、大蒜、葱白等。当吃生姜的时候,感觉味道温辣,属于“温热”型中药。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,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、用的薄荷牙膏等,明显感觉有些凉丝丝,属于““寒凉”型中药。

中药都在生活周边,那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?

发热属于热症,就用“寒凉”型中药(比如薄荷),让人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值,恢复健康。;

发冷属于寒症,就用”温热“型中药(比如生姜),让人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值,恢复健康。

上述两例只是最简单分类方法,也就是说,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两类:热型、寒型。实际上,中医分类是更加细密的,常见分类分成五类:风、热、湿、燥、寒。这种分法实际上是”五行“的体现。

春天(木月)容易起“风”;夏天(火月)就会炎“热”;长夏淫雨霏霏产生“湿”气;秋天(金月)容易干“燥”;冬天就会“寒”。

日常生活中常见或常听说的中药

祛风药:能让“风”型的疾病发散。

生姜(偏热);薄荷(偏寒);菊花等,都是最常见的中药。平时,吃个薄荷糖、喝碗菊花茶,都能够达到“发散”病邪的作用。

祛热药(寒凉药):能够驱除“热性疾病”。

在非典期间,为了防控发烧症状,板兰根成为药店最抢手药物,甚至长时间脱销状态,根本买不到。非典的典型症状是发烧,板兰根的特点是“寒型药”,能有驱散热疾之功效。

黄连,也是一味大家最熟悉的中药,“良药苦口利于病”,说的就是黄连。

祛湿药:能够泻利祛湿、化瘀活血、理气化滞(注意:“湿”的概念很广,包括痰、瘀、滞等)。

冬瓜皮,也是中药,小便不通,冬瓜皮煮汤能快速通畅水道。

巴豆,电影中描述古代捉弄人或其他,就会让对方误食巴豆,以至于大泻不止。

月季花,也是中药;桃仁,都是中药。

祛燥药:能够驱除“燥性疾病”。

杏仁,润燥,秋天常喝杏仁茶,起到润燥通肺的作用(秋天属金、肺)。

蜂蜜,也是中药,蜂蜜具有润华、宣泄的功效,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,喝点蜂蜜,很快通泻肠道,畅通大便。

祛寒药(温热药):能够驱散“寒型疾病”。

花椒、胡椒是典型的热型中药。吃点花椒、胡椒,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。

中药两大分类:邪实、正虚

中药包括两大类,一大类用于“祛邪”,即对病邪(具体指上节所说的“风、热、湿、燥、寒”六邪)进行驱逐。——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“邪实”。

“邪实”只是外因,是因为有病邪侵入而造成的;还有一类情况:并非病邪侵入而造成,而是因自身虚弱而造成,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“正虚”。

“邪实”分为风、热、瘀、寒、水五小类,“正虚”也分为五小类:阴、阳、气、血、津液。

对待“正虚”,中医采取的办法是“补虚/扶正”。

“补阴”:鳖甲算是最常见的补阴中药,吃个王八补一补。龟鳖在深水里,属于“阴”所以用来补阴,而非补阳。

“补阳”:鹿茸补阳。很多人都听过喝鹿血能激发男人欲望的故事吧,那鹿茸补阳就特好理解了。

“补气”:人参是大补物。电影镜头里,中医大夫碰到快断气的病人,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。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红枣,具备和人参一样的补气作用。

“补血”:很多人都认为枸杞子,是滋阴壮阳的补品,其实,在中医里,枸杞是用来补血的良药。送礼的阿胶,也是补血的中药。

“补津液”:著名播音员宋世雄的嗓音之所以那么好,据说是他听从老中医遵嘱,每日饮用石斛茶,石斛能生津润嗓,让宋世雄的播音更加洪亮淳厚。

了解上述内容,想必可以让你对中药有着清晰地了解。虽然中药有几百种之多,但都离不开上述的清晰分类。

热门文章
查看更多

Copyright 2015-2021 版权所有 www.souyaoca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