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:搜药网发表时间:2023-06-26 14:44:59
脾与胃表里相合,生理相关,病则相联。脾主运化,胃主受纳,脾气主升,胃气宜降,故脾气虚证以食欲不振、腹胀便溏为特点,而胃气虚以食少噫气、恶心呕吐为特点。脾气虚证进一步发展,可致脾阳不足,阴寒内生,成为脾阳虚证。临床表现在脾气虚证基础上,兼见脘腹疼痛而喜按喜温,肠鸣泄泻而完谷不化,口吐清涎,小便不利,畏寒肢冷等。脾气亏虚,清阳不升,甚至陷而不举,可转化为脾气下陷证。临床表现在脾气虚证基础上,兼见久泻久痢、脱肛、崩漏、子宫脱垂、脐腹重坠等。
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:脘腹胀满,食后为甚,口不知味,甚至不思饮食,大便溏薄,精神不振,形体消瘦,肢体倦怠,少气懒言,面色萎黄或白,或肢体浮肿,舌淡苔白,脉缓软无力。这些表现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:一为脾脏运化功能减弱。脾失健运,精微不布,水湿内生,故纳少腹胀,便溏;脾虚失运,水湿泛滥,故肢体浮肿。二为气血生化不足。脾主四肢肌肉,脾气不足,肢体失养,故肢体倦怠;气血亏虚,中气不足,故精神不振,少气懒言,形体消瘦,面色萎黄。不同年龄,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:小儿脾气虚证,多表现为消化不良,呕吐,肚腹胀大,身体消瘦,面色萎黄;年老体弱或大病久病后见脾气虚证,多表现为身体沉重,四肢无力,倦怠嗜卧,或消瘦乏力,语声低微,面色萎黄。
脾气虚证(Deficiency of Spleen Qi),脾气不足,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所引起,临床以纳少腹胀,便溏,疲乏为主要表现的证候。常见于泄泻、胃脘痛、腹痛、水肿、痰饮、哮喘、痿证、小儿疳积,以及西医的慢性胃肠炎、慢性肾炎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等疾病。脾、胃同居中焦,脾胃之气统称中气,故脾气虚证属于中气不足范畴。
脾气虚证的治疗以益气健脾为法。常用四君子汤、六君子汤、补中益气汤等。
1.食疗:
食物中山药、薏米、白扁豆、红小豆具有健脾的作用,日常生活中服用,能够调理脾虚。多吃一些补脾益气的食物,不要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。
2.适量运动:
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,脾虚则运化功能失常,气血不足,气血运行不畅,运动能够改善气血的运行,从而起到改善脾主运化的功能,从而调理脾虚。
3.药物调理:
中成药四君子丸、参苓白术丸、人参健脾丸都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。中药汤药辨证施治,根据不同的患者、不同的体质,开具不同的处方,调理脾虚效果更好。
4.日常生活方面:
日常生活方面,每天都保证有足够的睡眠和适当的锻炼,长期坚持锻炼,有助于提升身体的体质。
Copyright 2015-2021 版权所有 www.souyaoca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