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:发表时间:2021-09-17 15:16:21
【概述】附子是我国著名中药材,具有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逐风寒湿邪的功能。因栽培历史悠久,加工技术精湛而享誉国内外。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liDebx的子根加工品。主产四川江油、彰明、平武、绵阳等地。20世纪70年代全国有10余个省区引种栽培,因质量差,产量少,近多未栽培。
【生长环境】乌头喜温暖、湿润、光照充足,怕高温、高湿。多栽培于向阳、排水良好、肥沃的沙壤土。通过栽培至第2年其子根即为附子。
【种植技术】
1、种根来源:附子来源于乌头,用乌头块根繁殖,其种根产于四川安县、绵竹、青川、平武、彰明、江油等县,土名叫“乌药”。乌药野生于山坡隙地或间种于玉米行间,药农于立冬后挖出,剥取侧生较大的块根,运往附子产区作种根,留下较小的块根种在原地,翌年立冬后又挖取大的,留下小的种在原地继续繁殖。也有少数药农在坝地栽种乌药,其栽培方法和附子栽培方法相似。但以选择较高燥地、阳光充足处,和附子同时栽种,行距10~13厘米,株距3~6厘米,种植后不修根和打顶,肥料除底肥外不施用干粪,仅施水粪,用量与附子同。翌年立春后挖取,大的作种,小的留作乌药种根,再行栽种。但坝地栽种的乌药忌连作,须每年换地。
附子种植技术选土很关键。据经验,乌药以生于阳坡瘠薄土壤的质量较好,块根健壮,支根细,移栽在坝区,生长快,附子长得肥大,产量高。阴山沃地的乌药种,种植后,植株生长不壮,发病多,抗病及抗旱力弱。乌药按叶形分有4个品种:南瓜叶形的最好,鹅掌叶形的亦可,丝瓜叶形、艾花叶形的较差。
挖出乌药后,堆置于阴凉通风之处,时间不超过半月,即须移栽,否则块根容易腐烂,或移栽后不发芽及产生幼根易折断等现象。同时在挑运途中,应防止乌药在日光下暴晒。运回后最好当天或次日下种,如时间来不及,可把乌药摊在晒席里约4厘米厚,在阴凉避风及干燥的地上放4~6天,并加挑选,按大小不同的种类分别栽种。
2、选土整地:附子适宜栽种于平坝区肥沃的沙质壤土,并且要向阳、水源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。黏土、沙土均不宜种植。前作物为水稻或苕子,2年轮作1次,如不种附子时仍可利用种水稻或小麦。
前作水稻收获后,放干田水,使泥土逐渐干燥(或立即将泥土耕翻暴晒),霜降后开始整地。整地时泥土需耕翻6~7次,耕地的深度20~23厘米,在每次耕地后,须耙地及用石磙镇压各1次,使土壤匀细松疏,栽种前作畦,畦宽70厘米左右,沟宽20~23厘米,深17~23厘米。每667平方米用猪牛腐熟堆肥3000千克,使与畦面泥土充分混合作底肥。如条件许可,每667平方米再以油枯100~150千克碾成粉末,与干粪混合堆置半月,充分腐熟后施入土中。
3、种植:冬至前7天内,用打窝器打好窝子。这种打窝器是用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做成的,下面装置两排圆锥形的木钉,每隔17~20厘米1个,木钉错综排列,上安把手。每畦开窝2行,窝距17~20厘米,呈三角形排形,窝深4厘米,直径约3厘米,然后每一窝内放药种1个,位置放正,两芽尖均向沟外,使其生长整齐,便于收割。栽好后覆土3.5厘米左右。每667平方米需药种8000~10000个。栽时大小分别栽种,以利管理。栽种后,翌年春初幼苗才能出土。
【栽培管理】
1、修土与补苗:附子种植40天,立春前后将畦面较大的土刮下沟中,再过半月后,幼苗出土,如发现缺苗,应立即补苗。
2、修根:3月下旬,春分后,附子幼苗出现4~5片叶时,母根侧生4个以上黄豆大小的附子,这时即开始修根,用心脏形的小刀把每株周围7厘米左右的泥土掘开,现出母根及附子,轻轻割掉一些,每株仅留靠沟旁的一个生长良好较大的附子,如植株生长健壮,肥料充足,可留两侧两个附子,但不能再多。5月上旬,立夏前,作第2次修根,同样刮去根部周围的泥土,见到块根为止,不要挖得太深,以免伤害根部。用小刀修附子上的疙瘩及密生的小根,下端留1个小独根。若留2个,则必须是相对的位置,使附子将来生长表面光滑而又肥大。修根后施肥覆土,并把两旁泥土壅在畦面约7厘米厚,使畦面成弓背形,便于排水。
3、摘顶与除芽:4月上旬,2次追肥后,附子植株长大,为了制止地上部分的徒长,使养分集中到块根上,而迅速地发育膨大,此时在每株茎秆上留叶子6~8片,如苗子矮小,则留叶子5~6片;摘心时注意勿伤害其他的叶子。摘心后发生腋芽应立即扳去,立夏前后,腋芽发生较多,应随时把芽子摘除。幼苗期并须经常扯草。
4、灌溉与排水:附子生长需要经常保持湿润的环境,过分的干燥与潮湿均生长不良。一般从雨水起,如天气干旱,每隔15天左右即需灌水1次。最初1~2次灌水时,由于气温尚低,可在上午进行,以后天气渐热应在傍晚进行。灌溉时应使水缓缓流入,渗入土壤中,不可灌大水漫淹畦面,造成表土板结,影响附子生长。如灌溉后第2日早晨沟中尚有积水或大雨后尚有积水留在沟中,必须把多余的水排出去,使土壤中保持适当的水分。
5、追肥:附子需要充足的肥料,才能提高产量。一般分3次追肥:第1次追肥在惊蛰前后,在两行附子植株间打窝深约7厘米,667平方米先施干粪1000千克,最好混合充分发酵的油饼100千克,再加粪水2500千克(粪1000千克,对水1500千克),第2次追肥在春分第1次修根后,每隔2株附子之间打窝1个,每667平方米施干粪1250千克(如有油枯可再施50千克),粪水2500千克(对水同1次)。第3次追肥在立夏前(5月上旬),第2次修根后,仍是每隔2株附子打窝1个,在第2次追肥的另一侧,每667平方米施粪水2500千克。施肥时,第2次与第3次窝要深一些,每次施肥后都要盖土,如油枯不足,可用苕青500~1500千克,沤烂与干粪混合使用,可增加附子产量。
6、防治病虫害:
(1)病害:
①白绢病:主要为害附子茎与母根交界的部位,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多雨季节。发病初期叶片萎蔫下垂,严重时地上部分倒伏,叶子青枯,但茎不打断,母根仍与茎连在一起。防治方法:选无菌乌药作种;与水稻轮作;不用附子地或加工附子产生的肥料。第2次修根时,每667平方米用西力生1.5千克或五氯硝基苯粉剂2千克与50千克干细土或30千克草木灰拌匀,施在根茎周围后再覆土;发病初期,将病株和病土挖起深埋,并用5%石灰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淋灌病株附近的健壮植株,防止蔓延。
②霜霉病:3~5月发生,是苗期较为普遍而又严重的病害。幼苗期,染病株须根不发达,叶片直立向上伸长,且狭小卷曲,呈灰白浅绿色,叶背产生紫褐色霉层,严重的,全株逐渐枯死,产区叫“灰苗”。成株受害顶部叶变白,叶片卷缩,呈暗红色或黑色焦枯,茎秆破裂而死,产区叫“白尖”。防治方法:及时拔除病株,并用1:1: 200的波尔多液或65%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喷洒。
③根腐病:4~7月发生,危害根部。病株上部枯萎,叶片下垂,严重时死亡。防治方法修根时注意勿伤根茎,不过多施用碱性肥料;用50%退菌特可湿性粉剂0.5千克加水300千克,石灰15千克,尿素12.5g于第2次修根后立即淋灌1次,亦可按比例掺在粪水中施用,或用5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淋灌。
④萎蔫病:发生于4月中旬,病株茎秆上有黑褐色条纹,麻叶,叶脉呈油状条纹,叶片变黄死亡,横切块根亦可见黑色一圈,为土壤传染病害,病害块根伤口侵入维管束,进一步侵入到下一代种根上。防治方法:采种、运输、栽种、修根均须注意勿伤种根,发现病株立即拔除。
⑤白粉病:5~9月发生,发病后叶片先卷曲向上,叶背产生褐色斑块、椭圆形,逐渐焦枯。病菌在残植株上越冬,翌年病菌萌发产生白粉,随风蔓延,天旱时特别严重。防治方法:发病初期用庆丰霉素60%~80%单位或8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喷射,亦可用波美0.3度石硫合剂、福美硫黄等药剂喷射,每7~10天1次,连续5次。
⑥根结线虫病:为害根部,受害病株纤弱,种根个小,须根上结成瘤状物。防治方法:忌连作,选无病地栽种或进行土壤消毒,并选用无病种根作种。
(2)虫害:
①蛀心虫:为害茎秆,咬坏组织,致使植株上部逐渐萎蔫下垂,称为“勾头”,严重时植株枯死。防治方法:收挖乌头时,集中茎秆烧毁;及时摘除“勾头”,集中沤肥;用90%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,用黑色灯诱杀成虫。
②红蚜虫:为害植株顶部嫩茎,3月或4月上旬开始发生,5月和6月为虫害盛期。防治方法:用40%乐果乳油800~1500倍液喷杀。
③银纹夜蛾:4月上旬发生。幼虫咬食叶片成为孔洞或缺刻。防治方法:用90%晶体敌百虫600~800倍液喷杀。
④叶蝉:为害叶片。从4月上旬起到6月下旬为止,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为害盛期。受害叶片,先变红色,逐渐变紫红色,最后腐烂成黑色、焦斑而枯死,严重时全株枯死。防治方法:用40%乐果乳油1000~2000倍液喷杀。
【收获与加工】
1、采收:附子栽种后的第2年芒种后即可开始收获,夏至小暑间应抓紧时间挖取,用长约20厘米的双齿钉耙挖出附子全株(注意勿伤附子),然后切去地上部分的茎叶,沤作绿肥。把附子和母根掰开,抖去泥沙称为泥附子或生附子,即可加工,每667平方米收鲜泥附子350千克左右。母根晒干后,称为“乌头”入药。
2、加工方法:附子含乌头碱有剧毒,须在胆巴(制造食盐的副产品,主要成分为硫酸镁)的溶液中浸泡,去其毒性,并经过复杂的加工程序制成下列附片:
(1)白片:以较小的附子做原料。每100千克成品需附子360千克。先在溶有胆巴的水中浸泡4昼夜,在锅中煮几十分钟,再放入冷水中浸1夜,剥去外皮,又放入有少量胆巴的水中浸1夜,附子即变成白色。次日,顺切成薄片,在清水中漂1~2天至水成乳白色时,即将附片盛入蒸笼内蒸1小时,摊在晒席上晒至6成千时,然后用硫黄熏炕,熏后再晒,直至晒干为止。小的叫“白片”,大的叫“刁片”。
(2)熟片:以较大的附子做原料,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50千克。按附子100千克,用胆巴45千克的比例加清水25千克混合,将附子放入,浸泡7天。取出在锅中煮1小时以上,然后放在清水中浸1夜,剥皮之后,再浸1夜,横切成片,厚约0.4厘米,再放入清水中浸4~8昼夜,取出蒸12小时后,用木炭烘干,再晒干即成为“熟附片”。
(3)黄片:选用较大的生附子做原料,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20千克。横切成片,厚约0.4厘米,再浸4~6昼夜,用甘草12千克、红花15千克、牙皂2千克、老姜5千克,熬水后再加入黄色颜料0.5千克制成染色剂,以200千克附片以上分量的染色剂中浸1夜,然后烘炕至半干,再晒干即成为“黄片”。
(4)黑顺片:用中型大的附子作原料,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325千克。在胆巴水中浸泡5天后,放在锅内煮沸,立即取出在清水中浸1夜,不剥皮,顺切成薄片,再入清水中浸3~5昼夜,取出蒸12小时后,先用火炕至半干,再晒干,用红糖熬汁,作为染色剂,将糖汁及附片放在缸内浸染,使附片成为黄黑色。
(5)挂片:用中等大的附子作原料,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330千克。在胆巴水中浸1夜,煮沸后在清水中浸1夜,剥皮,每个附子顺切成2片,然后用焦糖汁染色,在焦糖汁液中浸液4~7天,蒸12小时,然后晒干即成。
(6)薄黑片: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00千克。其制法与白片同,但不剥皮横切。用糖汁套色较黑顺片浅,蒸8小时(自生火到蒸好后出笼)后,半烤半晒,干燥后即为“薄黑片”。
(7)刨片:每100千克成品需原料400千克。洗泥后,入胆巴液(浓度同白片)中浸泡5昼夜。然后蒸8~9成熟即倾入清水中泡1天。后用刨子将附子刨成薄片,再入清水中浸泡,当日连续换水3次。再将漂过的薄片捞起,放到烤炉上烘烤,用饭锅倒在炉上,附片放在锅底上,下面用木炭火烤,片干后自然落下。
(8)盐附子:附子洗泥后,每100千克附子用清水60千克,胆巴水40千克、食盐30千克混合浸泡。泡后将附子捞入筐内滤干,再放入原缸中浸渍,每天1次,连续3次,6月后,将滤干水的附子铺在晒席晒干,但不可久晒。晒毕仍放回原缸内浸渍,再连续3天。每次放回原缸前,加胆巴水10千克,称为丰水。且将丰水的附子晒1整天,至表面已呈结晶颗粒食盐时为止。晒时切忌淋雨,晒后趁附子热气未散时,倾入原缸中,使其容易吸受盐分。当附子表面已密集结晶颗粒食盐时,将缸内盐水煮沸倾在附子上,干后即为盐附子。每100千克附子可制成盐附子120千克。
【注】1963年《中国药典》一部只收载盐附子、黑顺片、白附片、淡附片及炮附片。简化了几种,故将传统的品种规格,附录供研究参考。
【药材形状】
1、盐附子:呈圆锥形,长4~7厘米,直径3~5厘米。表面灰黑色,被盐霜(或溶化),顶端有凹陷的芽痕,周围有瘤突起的枝根或枝根痕。体重,横切面灰褐色,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角形形成层环纹,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。气微,味咸而麻,刺舌(不宜口尝,有剧毒)。
2、黑顺片:为纵切片,上宽下窄,长1.7~5厘米,宽0.9~3厘米,厚0.2~0.5厘米。外皮黑褐色,切面暗黄色,油润有光泽,半透明状,并有纵向导管束。
3、白附片:形状与黑顺相同,唯无外皮,全体均为黄白色半透明状,厚约0.3厘米。
Copyright 2015-2021 版权所有 www.souyaoca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