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:发表时间:2021-09-17 15:16:53
【概述】茯苓为常用中药材。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。具有利水渗湿、健脾和胃、宁心安神等功能,为医家常用药材之一。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和培育经验。产品质量好、品类多,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。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(Schw.)Wolf的菌核。家种茯苓主产湖北、安徽、河南三省,此外,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省区亦产。野生茯苓主要分布于云南丽江地区。20世纪70年代以来,各地引种试种成功,产区日益扩大,除北方外,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。
【生长环境】茯苓一般生于海拔400~1500米气温较高、光照较强、湿度较小的同山区,多见于阳坡。土壤以沙质为主。植被为松属针叶林,覆盖率在50%以上。
【种植技术】
1、选场建场:栽种茯苓的场地应选择沙质土壤,坡向南、西南或东南,坡度15 °~25 °。无白蚁滋生,未种过庄稼或3年内未栽种茯苓的生荒地。选好的苓场应及时深挖,深度不能浅于50厘米,并拣净石块、树根、杂草。挖场一般在冬季进行。苓场翻挖后经暴晒、干燥备用。按种前顺坡挖窖,窖距20厘米左右。接种后根据苓场坡度及山势,修挖30厘米左右的排水沟,形成厢场,以便于管理。
2、种植方法:
(1)菌种的准备:栽培茯苓的菌种有3种类型即鲜菌核、木筒型菌丝菌种、木片型菌丝菌种。①鲜菌核:俗称肉引,要求新鲜、完整、无损伤,重2~3.5千克,生长旺盛,表面裂纹明显,外皮浅棕色,内部色白,浆汁充足。②木筒型菌丝菌种:俗称木引,是传统产区用直径4厘米左右松树粗枝或幼树干为培养料,以鲜菌做种培育而成。优质木引表面灰黄色,质稍泡松(但未软腐),香味浓厚,无杂菌污染。③木片型菌丝菌种:俗称菌引,是用微生物组织分离方法,由菌丝中分离出菌丝体,经筛选、扩大培养而成。
(2)备料:一般选用树龄20年左右的松树,直径10~20厘米的树干及蔸、粗枝等。备料于冬、夏两季,北方及中原地区在立冬前后,苓农有“备料十冬腊,正月只能扫尾巴”之说。南方有的在小暑进行。
伐树有全伐和选伐两种。全伐是将选好的一片松林砍光,用林场做苓场,选伐是在松材内选择适宜的松树进行间伐,然后运到另外的苓场进行栽种。伐树时应注意砍弯留直、砍密留稀、砍大留小,利用蔸梢和砍栽结合。树伐后,随即剔去较大的树枝。待略干燥后,用板斧将树干从蔸至梢纵向削去3厘米左右宽的树枝,然后每间隔3厘米各削去一道,使树干呈6~8边形(俗称削皮留筋),促其加快干燥,以利茯苓菌丝生长。削皮留筋后的松树集拢到茯苓栽培场附近,锯成长60厘米左右的段木(俗称料筒),并选择通风向阳处按井字型堆码,日晒干燥。
挖出的树蔸,可用同样办法进行削皮留筋及码晒。未挖出的树蔸,应选择伐过不久、尚未腐朽、无白蚁栖居者,将地上部分削皮留筋,同时挖开蔸旁土层,砍断根1m以外的侧根,将露出土面的较粗侧根削去部分根皮,进行日晒干燥。
(3)接种:冬季备的料,多在6月初前后接种,称夏栽。夏季备的料,多在8月末至9月初接种,称秋栽。用段木栽种茯苓,每15kg松材用菌引8片左右或短木引(5~6厘米长的木引块)五六块,或用引150~250克,直径20厘米的树蔸,一般用菌引15~20片,或肉引0.5千克,直径较粗,侧根较多,质地较硬的树蔸,接种量也相应增加。
段木接种方法:在挖好的窖内先挖松底土,再摆放段木1~2层,使其留筋部位靠紧,周围用沙土填紧,接上引种,使段木与菌种紧密吻合,最后用沙土填实封窖。不同引种接种方法有:①菌引栽培。分为顺排、聚排及垫枕3种。顺排法即将菌引木片从段木间的夹缝处一片片顺排夹放。聚排法即将菌引木片集中叠放在段木夹缝的顶端。垫枕法即将菌引木片集中垫放在段木顶端下面。②肉引栽培。分为蔸引、贴引及垫引3种。蔸引法即将肉引的白色苓肉部分紧贴在段木截面顶端。贴引法即将肉引块垫放在段木顶端下方。③木引栽培。分为夹引、蔸栽2种。夹引法即将木引从中间横向对分锯成段,将其中一段夹种在中间。蔸栽法即将木引锯成5~6厘米长的短块,每根段木顶端种1块。
树蔸栽苓接种法:①蔸顶接种法。将菌种(菌引或肉引)集中接种在树蔸顶端边缘靠传菌线部位(削皮留筋处),上面覆盖松木片或薄松树皮,加以保护,然后用土淹埋,堆成龟背形,四周修挖排水沟。②坎口填引法。对蔸顶凹凸不平或残茎过高的树蔸,在近地面部位砍或锯1个深约10厘米的L形缺口,将菌种填放在缺口内,外用松树皮或干松枝遮盖,然后用土掩埋至接种缺口以上部位,并向外缓缓倾斜,呈圆土堆状。③侧根夹种法。在已干燥的树蔸上,选较粗的侧枝一个至数个,削去部分外皮,将引种夹放在侧根间隙中,若间隙较大,可用细料筒或干松枝填在侧枝中间,再接种。接种后用松木片或树皮遮盖保护,覆土封蔸。④根下垫种法。选较粗的侧根一个至数个,将侧根下的土层掏空,并削去根下方的部分根皮,然后将引种垫放在根下,用沙土填紧固定,覆土封蔸。
【栽培管理】
1、查窖补种:接种1周后适时检查,若未传引或引种被杂菌污染,应立即换补。
2、清沟排渍:接种后经常疏通排水沟,防止水渍及窖面水土流失。
3、及时覆土:随着菌核逐渐生长膨大,窖面表土常发生龟裂,使水分渗入,导致菌核腐烂。离土表较浅的菌核常长出土面,应经常检查,及时覆土,加以保护。
4、修筑围栏:在苓场周围修围栏,防止人畜践踏,影响菌核生长。
5、病虫害防治:
(1)病害:茯苓生长期间,木霉、青霉、根霉等易浸染料筒及菌核,造成病害。防治方法:种植前苓场要翻晒多日。料筒及菌种要严格挑选;菌核生长期注意防渍。发现污染及时处理。
(2)虫害:主要有白蚁、螨及茯苓虱(一种昆虫),噬害木片菌引及茵核。防止白蚁方法:选场忌北向及无白蚁潜居的场地。发现白蚁为害,立即挖除蚁巢,或用亚砒酸、西维因等药物毒杀。螨类使用氯杀螨砜或洗衣粉(烷基苯磺酸钠),茯苓虱使用西维西水剂驱杀。
【收获与加工】家种的一般7~8月开始起窖。茯苓接种后,经10~12个月的生长,材质呈腐朽状,菌核皮色开始变深,表皮裂纹渐渐弥合(俗称封顶),呈淡棕色;苓场不再继续出现新裂纹时,即可选晴天采挖,并注意从中选出优质菌核,做菌种扩大繁殖。
采收野生茯苓,可在松林中观察松树生长状况和树桩周围地面情况,使用铁制钳状探试器,进行刺探寻找、采挖。生长有野生茯苓的周围松树,有明显枯萎或衰败现象;有的树桩靠地面处有白色或淡棕色菌丝或菌丝膜状物,揭开树根皮,可见黄白色浆液渗出;树周地面较干燥,生长的杂草不多,有时还可见到不规则的裂隙(即龟裂状),敲打或用脚踏此处地面,可觉察到有稍空洞的声响,此时若用铁锥探试器插入地下,在深10~20厘米处探感有块状物,拔出时见到白色茯苓朽末,即可挖掘、采收。
由于过去各地销售习惯不同,商品规格有数十种之多,近已简化规格。国内销售的个苓及出口的平片加工方法如下:
1、个苓:取挖出的新鲜茯苓(潮苓)去掉腐朽部分,刷去泥土,摊置密闭室中,先将室内垫一层杂木条(便于滤水),然后将鲜苓按1.3米宽,长度视情况而定,似砌墙样堆码1.3m左右的立体,用薄膜四周复空罩,任其自然升温分解,散出菌核内水分。1~2天后薄膜四周可满挂水珠,用手插入罩内有灼热感时,可适当掀开部分薄膜口,透气降温,避免中间部分赤化。3天后拆堆,里外苓互相换位,边翻边堆一次,再罩好薄膜。第2次罩薄膜时不宜罩实,使温度保持35℃~40℃。共2次。5~7天即可取罩。此法成品紧结光滑、碎苓少。
2、平片:择晴天,削去潮苓外皮(苓皮)再向内削一层(即是中切),以后可开平片,把切下的平片晒至半干,再移入屋内阴晾一夜,然后压平,再修整一次,周围四边修下的称为片丝,又经过晒、晾、压等工序,就可分装木桶,每桶24层,每层加纸一层。多供出口。
茯神:茯苓中间有木心的,切成正方形块片,称茯神。
个茯苓的不同部位,在商品上名称不同,效用也略有区别。茯苓皮系个苓的外表皮,多为长条状或块片状,外面黑褐色或棕褐色,内部白色或淡红色。赤茯苓系除去茯苓皮后最外边的淡红色部分,有利水作用。白茯苓系切去赤茯苓的白色部分,有健脾利湿作用。茯神木系个茯苓中间的木心,多为弯曲不直的松根或松枝,有宁心安神作用。
【药材形状】
1、个苓:呈球形、扁圆形、纺锤形或不规则的块状,大小不等。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,外皮薄而粗糙,有明显的皱纹或凹陷成沟。体重,质坚实,不易破开,破开面颗粒状,现棱角,有的具裂隙或中间抱有松树根,断面周边部分淡棕色或淡红色,内部白色、细腻。味淡,嚼之粘牙。
2、茯苓块:是切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。厚约0.5厘米,长宽各4厘米的四方块,色白。
3、赤茯苓:去皮后,切下茯苓外层内部的淡红色部分。为大小不一的方块或碎块。深棕色或淡红色。
4、骰方:为茯苓去净外皮切成立方形块。白色、质坚实、花宽、厚在1厘米以内,均衡整齐,间有不规则的碎块。
5、茯神:是茯苓中心天然抱有松木心者。呈方块状,附有切断的一段茯神木。色白,质坚实。
6、茯神木:是茯苓中间的木心,多为弯曲不直的松根或松枝。外部带有残留的茯苓,内部为木质。质松体轻,无皮,略似朽木。
7、茯苓皮:削下的茯苓外皮,形状大小不一,内表面白色或淡红色。体轻质松,略具弹性。
【附录】菌引培养方法。琼脂培养基有2种:即马铃薯200克、葡萄糖30克、磷酸二氢钾1克、硫酸镁0.5克、琼脂17~23克、水1000毫升,pH6。分离前将选好的健壮茯苓用清水冲洗至无泥沙,在接种箱(室)内用0.1%升汞溶液冲洗周身,进行表面消毒,再用无菌水(灭菌水)冲洗数次,除去表面药液。待表面稍干,用灭菌刀具切开,挑取1厘米见方的菌核块,接入培养基上;接种后置22℃~25℃恒温培养7天左右,成为原种。松木丁培养基为小松木丁(1厘米X1厘米X0.5厘米) 25千克,米糠8.5千克,蔗糖1千克,熟石膏0.5千克。制备时先将蔗糖溶于适量水中,然后将蔗糖与上述原料拌匀,用于控时有微量水渗出,灭菌备用。在接菌箱(室)中接入茯苓原种,置250C~280C培养25~30天,成为母种。
松木片培养基为小松木片(10厘米X3厘米X0.5厘米)在1%蔗糖加0.5%硫酸铵(或硝酸铵)配成的营养液中浸泡后,装入广口瓶或带盖搪瓷缸内灭菌待用。然后在接菌室(箱)内,用无菌操作方法,接入母种3~4块,置25℃~28℃培养室内.经过30天左右培养成栽培种。优质菌引的菌丝色白、致密、均匀;木片稍呈腐朽状,较易折断,但不过于软腐,断面微黄色,有较浓香气味,无杂菌污染。于林下采集着生棕红色的菌索作菌种,再将备好的木段与采集的菌材于三四月间按3:1的比例相间摆放整齐。然后将切成碎块的幼嫩的蜜环菌索撒在上面,用腐殖质土填空隙覆盖,以不露木段为度,上面再盖一层嫩叶。按此要求堆积高1m左右,并在四周盖土10厘米左右,上边再盖上树枝、蒿草或树叶均可。天气干旱时应适当洒水保持一定湿度。当年菌材即可培育好,备作翌年使用。
(2)培植种苓选择:采挖野生猪苓作种苓。选择体重15克以上,颜色较浅,呈灰褐色的嫩菌核掰成小块。
①培植时间:春秋两季均可。春季于4~5月,秋季于9~10月。
②培植方法:先将整好的炕底部挖松,铺一层树叶,将培养好菌材按间隔6厘米左右摆于底层,于菌棒间放种苓5~8块,使其靠近蜜环菌生长较多的鱼鳞口上,再用树叶填充空隙,按此要求每坑栽植2~3层,再覆盖腐殖土,轻度镇压即可。也有的采取在培养菌材的同时栽植猪苓,此法将新材与菌种相间摆放于坑内,再按上述要求栽植,这样可缩短生产周期。菌材数量视其菌材粗细而定。
【栽培管理】猪苓生长对土壤水分要求比较严格。春季天气干燥时,要适当浇水。秋季雨水大时,要及时排水,防止积水。夏季气温过高时,要覆盖树枝、蒿草,以降低坑内温度。
【收获与加工】猪苓为多年生真菌,一般经过2个生长季节即可采挖。采挖分春秋两季进行,最好于休眠期采挖,一般于10月底至翌年4月初。收获时轻拖轻放,取出色黑质硬的菌核作商品。将色泽淡,体质松软的作种苓继续培养,连续使用3代后,其生长力减退应更换新的野生幼苓种。收获后,除去沙土等杂质,晒干即成。
【药材形状】猪苓呈条形、类圆形或扁块状,有的有分枝,长5~25厘米。体轻,质硬,表面黑色、灰黑色或棕黑色,皱缩或有瘤状突起。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,略呈颗粒状、细腻,按之略软。气无,味淡。
Copyright 2015-2021 版权所有 www.souyaoca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