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黄
大黄
中药名称:大黄 dahuang
性味归经:性寒,味苦。归脾经、胃经、大肠经、肝经、心包经。
产地分布: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,野生或栽培。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等地。
功效作用:泻热通便、凉血解毒、逐瘀通经。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攻下药。
- 中药名称
- 大黄 dahuang
- 功效作用
- 泻热通便、凉血解毒、逐瘀通经。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攻下药。
- 使用禁忌
- 凡表证未罢,血虚气弱,脾胃虚寒,无实热、积滞、瘀结,以及胎前、产后,都要慎服,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副反应,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。
【英文名】:Rhei Radix Et Rhizoma。
【来源】:【植物形态】:多年生高大草本。根状茎及根部肥厚,黄褐色。茎上疏被短柔毛,节处较密,中空。基生叶有肉质粗壮的长柄,约与叶片等长,叶片圆形或卵圆形,掌状浅裂,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,基部略呈心形,上面近叶脉处具小乳突,下面被柔毛;茎生叶较小,互生,具短柄;托叶鞘状,膜质,密生短柔毛。圆锥花序顶生;花小,花被黄白色;花梗纤细,中下部有关节;花被片6,2轮,内轮稍大,椭圆形;雄蕊9枚;花柱3,柱头头状。瘦果有3棱,沿棱生翅,顶端微凹,基部略呈心形,红色。花期6~7月,果期7~8月。
【药材性状】:类圆柱形、圆锥形、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,长3~17厘米,直径3~10厘米。除净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,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,残留的外皮棕褐色,多具绳孔及粗皱纹。质坚实,有的中心稍松软,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,显颗粒性;根茎髓部宽广.有星点环列或散在;根木部发达,具放射状纹理,形成层明显,无星点。气清香,味苦而微涩,嚼之粘牙,有沙粒感。
【临床应用】:用量3~30克,煎服。用治实热便秘、积滞腹痛、泻痢不爽、湿热黄疸、血热吐衄、目赤、咽肿、肠痈疔疮、瘀血经闭、跌打损伤。外用适量,治水火烫伤、上消化道出血。
【化学成分】:本品主要含芦荟大黄素、大黄 酚、大黄素甲醚、大黄酸、大黄素等成分。
【配伍药方】:【药理研究】:泻下成分为结合性蒽醌苷类,抑菌成分为游离性蒽醌。大黄不含土大黄苷,可作为鉴别正、伪品的依据之一。动物实验表明,提取物有泻下、抑菌、止血、促进胆汁分泌、降脂、降压和抗肿瘤作用,对消化系统有导泻、利胆、保肝、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、兴奋肠管平滑肌的作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:类圆柱形、圆锥形、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,长3~17厘米,直径3~10厘米。除净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,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,残留的外皮棕褐色,多具绳孔及粗皱纹。质坚实,有的中心稍松软,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,显颗粒性;根茎髓部宽广.有星点环列或散在;根木部发达,具放射状纹理,形成层明显,无星点。气清香,味苦而微涩,嚼之粘牙,有沙粒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