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找药材 > 驱虫药 » 槟榔

槟榔

槟榔

中药名称:槟榔 binglang

性味归经:味苦、辛,性温。归胃经、大肠经。

产地分布:槟榔均为栽培。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福建、台湾、广西等地。

功效作用:驱虫、消积、下气、行水。属驱虫药。

槟榔中药详情
  • 中药名称
    槟榔 binglang
  • 功效作用
    驱虫、消积、下气、行水。属驱虫药。
  • 使用禁忌
    气虚下陷者禁服。
【英文名】:Arecae Semen

【来源】:

【植物形态】:常绿乔木。茎干直立,不分枝,叶丛生于茎顶端;羽状复叶,叶轴三菱形,具长叶鞘。花单性同株,肉穗花序生于最下部叶的叶鞘束下,多分枝,成圆锥状,苞片大,佛焰苞状,雄花小而多,无柄,生于分枝的上部,萼片3,极小,花瓣3;雄蕊6枚,退化雄蕊3枚;雌花较大而少,无柄,生于分枝的下部,萼片及花瓣各3,退化雄蕊6枚,子房上位,1室。坚果。

【药材性状】:扁球形或圆锥形。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,具稍凹的网状沟纹,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,其旁有一明显疤痕状种脐。质坚硬,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花纹。气微,味涩、微苦。

【临床应用】:槟榔用量3~9克,煎服。用治绦虫、蛔虫、姜片虫病;虫积腹痛、积滞泻痢、里急后重、水肿脚气、疟疾。驱绦虫、姜片虫:30~60克。

【化学成分】:槟榔种子含总生物碱0.3%~0.6%,主要为槟榔碱,及少量的槟榔次碱,去甲基槟榔碱,去甲基槟榔次碱,异去甲基槟榔次碱,槟榔副碱,高槟榔碱、硬脂酸、肉豆蔻酸、左旋表儿茶精、鞣质、原矢车菊素A-1等成分,大多与鞣酸结合形式存在。还含鞣质约15%,内有右旋儿茶精,左旋表儿茶精,原矢车菊素A-1,B-1和B-2以及称为槟榔鞣质A、B的两个系列化合物,这两个系列均系原矢车菊素的二聚体、三聚体、四聚体、五聚体。

【配伍药方】:1.治诸虫在脏,久不瘥者:槟榔(炮)15克为末。每服6克,以葱、蜜煎汤调服3克。(《圣惠方》)  2.治蛔虫攻痛:槟榔60克。酒二盏,煎一盏,匀二次服。(《食物本草》)  3.治食积满闷成痰涎呕吐:槟榔、半夏、砂仁、萝卜子、麦芽、干姜、白术各6克。水煎服。(《方脉正宗》)  4.治心脾疼:高良姜、槟榔等分(各炒)。上为细末,米饮调下。(《百一选方》)  5.治聤耳出脓:槟榔研末吹之。(《鲍氏小儿方》)  相关推荐文章:  槟榔炮制方法与标准  槟榔的鉴别方法  槟榔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槟榔的养生保健作用

【药理研究】:槟榔有驱虫、兴奋胆碱受体、抗病原微生物、抗高血压、抗癌的功效与作用。

【药材性状】:扁球形或圆锥形。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,具稍凹的网状沟纹,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,其旁有一明显疤痕状种脐。质坚硬,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花纹。气微,味涩、微苦。
推荐药材
查看更多
中药禁忌
查看更多

Copyright 2015-2021 版权所有 www.souyaoca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